查看原文
其他

打造未成年人免受网络乱象侵袭的“护身符”,明令这些违法活动

团中央维护青少年权益部

理性分析 倾听心声

 服务青少年发展


导读
近日施行的《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是我国在网络生态治理方面制定的首部综合性专门立法,《规定》全文四十二条,全面系统的规定了从音视频、文字、动漫到游戏等全生态领域的内容生产、分发、审核、管理等制度。
《规定》专款专项要求网络信息内容生产者和内容服务平台,不得生产以及要采取措施防止未成年人获得违法和不良信息,这不仅标志着我国在网络生态治理方面有法可依,而且还会将我国未成年人的保护工作提升到新的高度。
点击查看视频

《规定》中多处涉及未成年人相关信息。如网络信息内容生产者应当采取措施,防范和抵制制作、复制、发布含有“可能引发未成年人模仿不安全行为和违反社会公德行为、诱导未成年人不良嗜好等的”不良信息;鼓励网络信息内容服务平台坚持主流价值导向,优化信息推荐机制,加强版面页面生态管理,在下列重点环节(包括服务类型、位置版块等)积极呈现“专门以未成年人为服务对象的网络信息内容专栏、专区和产品等”。

《规定》强调,网络信息内容服务平台应当履行信息内容管理主体责任,加强本平台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网络信息内容服务平台应当建立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机制,制定本平台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细则,健全用户注册、账号管理、信息发布审核、跟帖评论审核、版面页面生态管理、实时巡查、应急处置和网络谣言、黑色产业链信息处置等制度。


《规定》明确,网络信息内容服务使用者应当文明健康使用网络,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和用户协议约定,切实履行相应义务,在以发帖、回复、留言、弹幕等形式参与网络活动时,文明互动,理性表达,不得发布本规定第六条规定的违法信息,防范和抵制本规定第七条规定的不良信息。网络信息内容服务使用者和生产者、平台不得开展网络暴力、人肉搜索、深度伪造、流量造假、操纵账号等违法活动。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有关负责人表示,《规定》的出台一是建立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的需要。二是维护广大网民切身利益的需要。同时指出,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网民等多方主体参与,共同构建良好的网络生态,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

打造未成年人免受

网络乱象侵袭的“护身符”


《规定》的出台对于构建完整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的法律体系具有重要意义,它与《民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送审稿)》和《儿童个人信息网络保护规定》等法律法规一起,让未成年人在安全洁净的网络环境下,健康茁壮成长。




一、立足我国本土特色,多种方式并举,提升对未成年人免受网络乱象侵袭的保护水平。  



《规定》解决了此前我国在网络生态治理问题上无法可依的问题,如何保护未成年人免受网络暴力,虚假信息和色情低俗等网络乱象的侵袭,成为世界性难题,各国就此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并根据不同的历史文化特点,选择了不同的网络保护模式。

当前,加强对未成年人的网络保护能够回应社会的普遍关切和现实需求,《规定》对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讴歌真善美,构建天朗气清的网络空间具有积极意义。

对未成年人进行有效的网络保护的措施,应当是多种方式并举、多种力量协作的结果,需要政府、监管机构、行业协会、网络企业、从业人员、家长等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和共同努力,也需要立足于我国本土特色。


《规定》鼓励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优秀道德文化和时代精神,展现中华民族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等内容,以营造文明健康的良好生态为目标。

其中多项举措与联合国所倡导的治理体系相接轨,不仅有助于提高我国网络法律的治理水平,而且许多措施,如建立用户账号信用管理制度,对于创新国际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制度具有极大的贡献。




二、通过立法扎紧“篱笆”,保护未成年人免受网络乱象的侵袭。  



通过立法保护未成年人安全使用网络是各国普遍采用的首要治理方式,国际上针对此问题主要分为综合性立法和分散性立法两种模式。

综合性立法以美国为代表,美国以《通信庄重法》和《1996年电信法》为基础,构建了包括《未成年人在线保护法》《未成年人互联网保护法》等单项立法为补充的,旨在保护未成年人免受网络乱象侵害的较为完善的法律体系。

分散性立法以英国为代表,尽管英国没有相对完善对未成年人的网络立法保护体系,但英国通过制定并实施《黄色出版物法》《青少年保护法》《刑事司法与公共秩序修正法》等法律中的相关条款,并通过行业协会设定了《3R安全规则》,力求从网络中消除儿童色情内容和其他有害信息。

尽管世界各国对未成年人进行网络保护的方法多有不同,但对未成年人的网络侵害则一致认同“零容忍”的观点。

我国在保护未成年人免受网络侵害问题上不仅紧跟世界潮流,而且能够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通过部门立法对未成年人免受网络乱象的侵害做出合理的制度安排,尤其是通过国务院的统筹规划,能够有效的解决立法规定之间的整合与协调问题,这对净化未成年人的网络环境意义重大。




三、提出内容和技术要求,采取措施防止未成年人接触违法和不良信息。  



《规定》明确规定将政府、企业、社会、网民作为网络生态的治理主体,将淫秽色情、血腥暴力、赌博诈骗、低俗内容甚至炒作丑闻劣迹等网络信息作为治理对象,分别针对网络信息内容生产者、网络信息内容服务平台、网络信息内容服务使用者、网络行业组织提出了不同的治理要求。

对网络乱象进行“疏堵结合”是国际常用的信息管理策略。“疏”就是政府监管机构帮助未成年人选择并回避不良信息。

美国设立了网络内容选择平台PICS;

新加坡建立了SBA许可证制度;

德国采用了网络内容标签制度,给网络内容贴上标签,供青年人选择并回避。

国家网信办将网络的内容管理由被动变为主动,不仅在2019年统筹指导抖音、快手、火山小视频、西瓜视频、全民小视频、哔哩哔哩、秒拍、微视、A站、美拍、梨视频、第一视频、微博等21家主要网络视频平台上线了“青少年防沉迷系统”,而且在《规定》中进一步要求建立用户账号信用管理制度,要求网络信息内容服务平台根据用户账号的信用情况提供相应的服务。


“堵”就是在源头上将不良内容阻截在未成年人群体之外。全球范围内的高科技公司都纷纷开始构建自己的技术措施和信息数据库,通过人工智能方式追踪网络乱象行为并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规定》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要求不仅要在技术上实现个性化算法推荐推送信息,还要求建立体现主流价值导向的推荐模型,建立健全人工干预机制,采用技术和人工的双重干预机制,实现最佳技术实现方式和运营策略,共同为维护未成年人的网络环境编织起严密的防护网。

同时,《规定》鼓励行业组织开展网络生态治理教育培训和宣传引导工作,提升会员单位、从业人员治理能力,增强全社会共同治理意识并建立相应评价奖惩机制,是对形成行业自律环境,推进未成年人网络保护产生实质作用的关键。


来源:微信公众号“共青团中央”、“网信中国”,转载请注明来源。


往期推荐


中央指导组点赞!占医务大军三分之一的90后、00后们,都是啥模样?


同舟共济,青春偕进!各地团组织最新动态 | 第26辑


“梅姨案”被拐15年的孩子,找到了!其父朋友圈泪目发声……



校审 | 舒

责编 | 李仁泽

编辑 | 成雨午(北京科技大学)

编辑 | 苟雨薇(中国人民大学)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规定》全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